工作营与我:2011年8月,盛夏,偶遇工作营,走进麻风病康复村,认识一群至今仍旧放不下的老人,有了一段段“旷世奇缘”。初去时曾以“助人者”自居,却在一次次访村中被治愈。惊叹于人和人的关系可以如此简单、纯洁。毕业那年,在迷茫中得知有“社工”这一专业与职业,其“助人自助”“生命影响生命”的理念打动了我,深觉我与村子的关系就是如此。毕业那年中大复试败北,重重压力下开始了我的社工之路,至今一年有余。现实确实比理想残忍百倍,但初心不悔,在艰难中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。社工这一做人的工作,给了我许多温情与能量,一如村子带给我的力量。感谢最美的年华遇见工作营,感谢自己一路走来没放弃,成就了如今温暖的自己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那是一个也许曾经被遗忘的生命,承载着这些生命的个体在暗黑中坚韧地走过大半个世纪,或乐观,或淡然地,活成了今天的样子。感谢遇见,让我不再恐惧。
——题记
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,走向生命终点的必然,这个终点无人可知,所以我们避讳莫深。然而带着感恩的他,在向死亡走近时,变得不那么痛苦与恐慌。
“我已经九十几岁,四代同堂,有食(吃)有穿,唔使我忧叻(我不用担心了),死了也抵得过叻(死也值了)……”老人家时常说。起初,我很逃避老人这种说法,因为年轻的自己害怕与老人讨论“死亡”这个令人生畏的话题。这些年,在义工和社工的路上修通,慢慢有了触摸死亡的力量,学着用优势视角观察与死神共舞的老人们,日益发现他们在发着的光。
这位觉得自己“死了也抵得过”的老人就是94岁高龄的赵有焕阿公。九十多岁,确实是老了,我一度认为在走向死亡的路上,他一定很孤独。然而我慢慢看到老人源于知足感恩的丰盈晚年。
每次回村子和赵公唠嗑,他喜欢把营员留给他的东西或皮防站、爱心单位等送来的东西展示给我看,并详细介绍什么时候什么人来过,给了他什么或陪过他,一张照片、一件旧棉衣、一桶油、一个轮椅等,都让他十分感慨“咁多人对我咁好(这么多人对我这么好),送吃送穿送用的,还来探(看)我”。情到深处,阿公常说“我以前是党员,得了麻风病,党都没抛弃我,反而喊我安心在医院养病,如今党同政府还在关心,也有你们这些大学生来看我们,非常感谢共产党,你们也要跟党走……”
每次回村子,赵公都要拉我到他家里杀鸡做饭,阿公的家人已经不让阿公下地种菜,但阿公依然坚持养鸡,向其他村民买玉米来喂鸡,他说,“你们好心来探我,不养鸡,过年过节你们来食什么?”阿公年老,牙齿不好,吃不了花生,但知道营员爱吃,也向其他老人买,每次吃饭总少不了一碗花生米,离开时吃不完阿公就打包让营员带走。
这些年,赵阿公都是这样带着感恩,和我一起回忆从前,细数那些来看望过他的人和被善待过的时刻,然后让我们将他难得喂养大的鸡饱腹囊中。
仅和老人对话,会觉得阿公此生一定很幸福。然而赵阿公并非是上帝的宠儿,在豆蔻年华失去双亲和手足,本该继续念书的年纪却不得不寄人篱下,孤独面对生活的疾苦。成年后个子并不大的他靠着勤奋找到的自己的爱人,开创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生活。随后,正值中年的他因聪敏担任村里的大队长并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,正当他准备开启辉煌人生之际,麻风病不期而遇,就这样,仕途斩断,患病的他被隔离随后送进刚成立的大新岜关医院,在里面一呆就是十年。不知道那十年是如何度过,其中的疾苦,耄耋之年的他不曾提起,提起的,只是病中依然得到关怀、病好后可以回去承担自己为人夫、为人父责任的感恩。
年老体衰,曾有一阵子,赵阿公的身体异常虚弱,进食陡减,足不出屋。恰巧我回村子。虽还不太敢面对病榻上的老人,但还是在一天下午独自到阿公家,阿公和我讲起他的家人,告诉我他的大儿子、儿媳妇都已经去世了,自己九十多岁,说不定哪天也该走了。听及此,我有些退缩,想安慰他“不会的,阿公不要想太多,身体可以好起来的”然后仓皇而逃,但话到嘴边我又咽了下去。看到老人平静的双眼和湿润的双眸,我决定鼓起勇气和老人面对死亡。“确实是,虽然不确定什么时候,但每个人早晚都有那一天”,我努力平静地说道。阿公静静看着前方说,“我希望死了之后,可以把骨灰撒向大海。”听到这我握着老人的手,眼泪忍不住留了下来,阿公没发现我的异样,继续说“我活了九十几岁,也够了,不怕了,有时候想到有你,心里就甜甜的。”我抱了抱阿公,用力地点点头。自此,我可以愈发自如地和老人谈论死亡,我发现当我不再害怕与死神共舞的老人,甚至陪伴着一起共舞时,我感受到老人生命的力量,也看到了慢慢修通的自己,不再那么畏惧死亡。我相信,就算真的走到生命的尽头,有感恩作伴,老人不会那么孤单。
生命对阿公而言必定有裂痕,然而在有裂痕的生命中,我看见了感恩之光的透进,让原本暗黑的世界不再是一片黑暗。
愿一切安好。愿有缘再见
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编者语:“明天你所遇到的人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”。吴梅袁和工作营的遇见,和村民的遇见,悄然影响了她人生的一些选择。因工作营建立起的生命联结从过去到将来,从未间断,这彼此生命历程中所不断流淌着的故事,终将温暖我们,陪伴我们一路前行,或此时或彼时。